蒋三


一位真实的抗日传奇英雄

——山西省汾阳市唐兴庄蒋三




  在山西省汾阳市有个村子,叫唐兴庄。这个村子名不见经传,却出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英雄,他的事迹被写成书、拍成电影,政府为他修建了烈士陵园。

  这位英雄就是蒋三,电影《扑不灭的火焰》里主角蒋三的原型,他是一位智勇双全、威震敌胆的传奇式抗日英雄。

  蒋三原名蒋万寿,1912年出生于唐兴庄一户贫农家庭,他家七个孩子,五男二女,由于排行老三,故名蒋三。

  1938年2月,日军侵占汾阳城。1939年初,26岁的蒋三参加了晋绥军区汾阳县平川游击队,由于他机智勇敢,身手好、枪法准,1940年担任了游击队分队长。

  在近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他发动群众,为边山抗日根据地征集、运送粮食、布匹、布鞋、食盐、药品等各种物资,护送往来八路军干部往来同行;在汾阳、文水、平遥、介休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带领游击队员打鬼子、除汉奸、撬铁轨、剪电线,留下一个个传奇故事被广为传颂。

  由于蒋三打击日伪,输送物资,给日伪极大的威胁,敌人多次进村搜捕,但几次蒋三都机智地逃脱。1942年农历六月初六,蒋三骑自行车回到唐兴庄,走到村口,村民告诉他村里埋伏有伪军,他掉头走的时候,被财主院房顶的站岗的伪军发现,腿部中弹,为免落入敌手,用最后一颗子弹壮烈自尽,年仅29岁。

  解放后蒋三被汾阳县追认为革命烈士。但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却是因为著名作家马烽。马烽是孝义人,由于父亲去世,他7岁就跟随母亲在汾阳东大王村居住生活。一次他回姥姥家路过唐兴庄,在大门洞下避雨时与村里人交谈,得知了蒋三的传奇故事。

  后来马烽与西戎专门到唐兴庄居住生活了一段时间,详细了解蒋三的事迹,并创作了电影剧本《扑不灭的火焰》,电影在汾阳拍摄,1956年全国公映,蒋三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电影主题曲《游击队之歌》也唱遍全中国。

  电影上映后,1965年汾阳县委修建了蒋三烈士陵园,并将同为烈士的蒋四、蒋七迁葬于此。陵园坐南朝北,现建有石牌坊、碑亭、坟墓、汉白玉雕像、东西两座展览馆和办公室。现在是汾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非常简单、朴素,我们去的时候还在修缮中,大门柱裸露着里面的红砖。进入陵园,正对面石牌坊、汉白玉雕像,碑亭、陵墓前后排列,白色的石牌坊上刻“蒋三烈士陵园”六个红色大字。汉白玉雕像是按照纪念馆内的蒋三画像所塑,高约1.8米,年轻的游击队长,头裹白毛巾、身披外衣,左手叉腰,腰带上插着手枪。汉白玉雕像后是碑亭,碑亭内是蒋三烈士的墓碑,碑阳刻着“抗日英雄蒋三烈士之墓”,碑阴是其生平简介。

  碑亭后是三座陵墓,从东到西依次为蒋四、蒋三、蒋七之墓。蒋家兄弟一门忠烈。蒋三牺牲的第三天,日伪军没有了顾忌,将之前因眼伤被俘的蒋四带到峪道河镇庄化桥,放狼狗活活咬死。1947年,他最小的弟弟蒋七,在解放孝义的战斗中牺牲,年仅15岁。兄弟三个都是革命烈士,建起陵园后,他们都被安葬在这里。

  陵园西面是旧展览馆,馆内四周墙壁上悬挂着汾阳著名书画家王捷山所作的蒋三画像和抗日连环画故事,还有蒋妈妈的照片和蒋三住过的塌坟照片。中间玻璃柜内收藏有蒋三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简单物品,衣服、头、铁砂袋等。

  唐兴庄80岁的王保元老人,是村里讲解员。老人从2001年起义务讲解蒋三事迹,已经20年了,今年起,村里每月补助100元。老人担任讲解员后,接收了上任讲解员的资料,自己又采访村民,收集、整理了蒋三的很多事迹。



(王保元)


  王保元老人给我们讲解了蒋三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平遥回回堡伏击战击毙日军队长高桥、平汾铁路白石车站奇袭“毛太君”、裴会镇处决汉奸团长王林甫、只身一人勇闯汾阳仁岩伪军据点、戏台藏身巧脱险等等。

  在展览馆里只有两张照片,但都非常震撼人心。一张是一个野外的塌墓,另一张是蒋妈妈和辅导员。

  野外的塌墓,正是蒋三生前在游击队时的住所,他为边山根据地运送的物资也存放于此。由于敌人屡次进村抓捕,他无法回家,只好住在这样一个常人不敢去的地方。我们无法想象,那样一个塌墓里是如何栖身的?

  蒋妈妈的照片,是一位年轻的女辅导员在给蒋妈妈读毛选,蒋妈妈名叫崔银凤,她双眼失明,汾阳人俗称石瞎子。五年间,蒋三、蒋四和她最小的儿子蒋七相继牺牲,蒋妈妈一次次的伤心哭泣,终至哭瞎双眼……

  看完烈士陵园,老人又带我们看了村里与蒋三烈士有关的旧址和民居。村里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有蒋三烈士展览室,是村委的资产,建起新烈士陵园后,这里曾作过布鞋厂、幼儿园。




  蒋妈妈故居在一处二进院内。这个院子在土改分配之前,应该也是有钱人家的宅院,高墙大院,院门口原来有木牌楼,现在依然能看到墙上仅剩的一排短木椽。院子为清代风格,蒋妈妈就住在里院正房的东间里。现在二门已毁,豁口用砖封上了,院子也进不去。

  伪军占据过的财主院仍在,可惜只剩了南房,为清代到民国年间的风格。这座院子由于地处村边且地势较高,站在房顶可以瞭望村外远处,所以被日伪军占据。三间房里面用木隔断隔开,隔断上的木屏画,绘着各种人物故事,涂着金粉的绘画颜色已经发暗。厅堂后墙正中是一幅保存完好的壁画。中间画的是皇宫景象,有皇帝、官员、宫女,两边是一副楹联,草书字体分外洒脱飘逸,落款为“阳直傅山”,两个方形的红色印章,分外清晰,“青主之印”非常醒目。傅山,字青主,是山西明末清初的传奇人物,也是书画大家,这幅壁画或许就是傅山真迹,因为汾阳有傅山好友,他也曾长期在汾阳居住,而这座宅院曾经的主人应该也非一般人。

  跟着老人在村里转,还看到不少古民居,风格从清代到民国都有,有的规模宏大、有的精巧别致。如果能够把蒋妈妈故居、财主院等这些非常有价值的旧址、民居保护修缮好,英雄蒋三的家乡就是一个有古建、有人文,有陵园、有旧址的内容非常丰富的参观链。而蒋三的青春热血、爱国情怀,他英勇的革命精神和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也必将从这里一代代流传下去。

    (上述小文蒋三事迹部分根据唐兴村讲解员王保元老人口述整理,不准确的地方敬请纠正。作者:韩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