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命山
郭命山(1916-1980),又名郭保,方山县下昔乡庙底村人。出生在离石县后岱上村,民国14年(1925)该村遭灾,年方13岁的哥哥去石楼当长工,母亲随出嫁了的姐姐去逃命,9岁的郭命山跟着父亲乞讨到庙底村后,郭氏见其可怜收为养子。
民国28年(1939),日本军队侵占了方山,抗战的烽火燃到庙底,23岁的郭命山积极加入了牺盟会,并任村牺盟会秘书,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民国 30年(1941)郭命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32年(1943)担任村长兼民兵指导员,领导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动员青年参军参战,为八路军征收军粮、军鞋和所需物资,带领群众上山开荒,搞生产自救,支援前线。并亲自组织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奇袭峪口日伪据点,缴获了敌人的数千斤粮食、数百条布袋和很多枪支弹药等战利品。不久,又配合部队参加了黑泥上战斗、段家坪战斗、艾蒿梁战斗和南村、介沟的伏击战。在战斗中他腿部负伤。《抗战日报》报道了战斗胜利的消息,并表彰了郭命山的英雄事迹。
民国 35 年(1946)郭命山调到税务战线工作,先后任马坊税务所所长,方山县税务局局长,榆次、离山等县税务局局长。任职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1958年2月任下昔乡党委书记,在此期间,他亲自组织规划,亲自带领群众修了一条横贯下昔、南坡、暖泉会长达10多里的水渠,受益面积700余亩,为其他村修梯田、打坝堰、植树造林、畜牧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1960年1月郭命山担任离石县副县长兼横泉水库总指挥,他坐镇工地,认真负责,作风民主,关心群众,对前来参加修建水库的民工,从生活到住宿--了解,亲自过问,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当时有从柳林来丁地的一个民工死了父亲,无钱埋葬,他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予以支援,并通过组织解决了他的困难。下昔乡民工张奶元的母亲病危,郭命山资助了30元钱,并派车将张的母亲送往离石医院治疗。1961年冬天郭命山去圪洞担任工委书记,他在圪洞村挨门逐户了解群众生活、情绪,从中发现生产队每天只发给每个社员3两口粮,不少人饿得身体浮肿,还有的人因为饥饿而生命垂危。郭命山多次往返于圪洞与县城之间,向县委汇报情况,并要求设法解决,后来县委批准发给群众 20 万斤救灾粮。为了解决农民的吃菜问题,他顶风冒险让各生产队留点瓜菜地。他还组织圪洞的社员在村前筑了一条500米长的河坝,为集体增加了 300 余亩好地。人们高兴地说:“郭书记是党的好干部,是老百姓的贴心人。”1963 年郭命山担任圪洞公社党委书记时,开展“三清”整风,群众揭发有人盗窃集体粮食 3000余斤、偷卖蔬菜得款 2000余元,他毫不手软,追回钱物并严肃处理。1964年“四清”运动中,工作组有乱整村干部的倾向,造成不良影响。他多次找工作组谈话,说不能把犯点错误的同志一棍子打死。为此,他被隔离审查。中共中央“23 条”下达后才恢复工作。而他马上又去动员那些被整而经不起考验的干部,说服并教育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1971年郭命山任县财贸部副部长兼粮食局局长期间,县委让他担任南阳沟水库总指挥。郭命山当时年过半百,身体不好,尤其是战争年代留下的腿病和眼病不时发作,但他却丝毫未向组织提起,抱病吃住在工地,与民工同甘共苦,从设计、施工到水库顺利建成,无一不浸透着他的血汗。他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废寝忘食地工作。他用他的行动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拥戴。一事当前,总是为公,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群众对他的评价。1980年临去世时,他还满眼含泪对来看望他的人说:“我为党做的工作太少了,为群众办的事太少了……”
来源:吕梁名人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