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晋绥一专署
抗日战争时期,晋绥一专署下辖兴县、神府、岚县3个县。当时专署县府合署办公,由于战争艰苦频繁,政府机关就必须精干,人员少效率要高。工作不分昼夜,就是熄灯休息了有人打门,照样起来办公不误。1944年夏日,全专署闹伤寒病,除三、四个人没有病倒外连司法科唯一的丁山同志也躺倒了。司法科业务临时由民政科代办,其实民政科也只有3个人,还常抽1人下乡。交通站除站长外还有6、7个交通员,经常身背手榴弹和手枪把延安送来的重要文件转送各地,从无丢失。
地方机关工作和部队后方机关工作并无两样。尤其在日寇频繁的扫荡期间,机关工作人员均须分散,深入区村协助工作,发动群众坚壁清野,组织民兵配合部队打游击,除少数老年人和病残人员外,一般都不准过黄河西岸躲避。有一次反扫荡,李家湾听到枪响,嘹望哨一再催机关同志们快走,他们还往被敌烧毁的旧县财政局二层楼上装藏挑选的茴子白。等到机关人员从紫沟往红花梁上转移时敌人己进了西关。
年轻同志张维勤分配到木崖头行政村,当晚宿白家沟,第二天刚天亮到木崖头,区村干部早己在那里等候。张伟民(县青联干部、华桥、广东人)、张坎 (完 小教师河北人)和张维勤正准备过河(指西川岚漪河),对面一个女同志高喊,“是自己人吗?”张维勤听出是五区妇联范水英的声音,忙回答“是县里的老张。”范说“不要动,河沟己埋下地雷,我下去接你们。”
当夜,他们分开来到南梁北梁村一带,那里收获的应稼还未入仓,他们发动群众突击枪打就地坚壁。过三四天,敌人从庙子井村梁上过来,张维勤和尹高栓村长误入敌包围圈,跳到一个水串腔内躲藏,连日本军旗都看得见了。下午他们回到南梁村,抗大七分校几位同志早己把小米焖山药蛋干饭吃了,给两人留在锅里。此后两人就跟随抗大人员一起行动。
六个人只带一支枪两发子弹,在十三梁村沟里被敌骑兵追赶甚急。抗大一位姓李的同志说“大家转移,我为国尽忠” ,一枪打去, 正射中敌人马腿,第二颗子弹塌火了,敌骑兵扭头往回就跑。大家在山头上开心地大笑起来。
平时专署工作中最难办的就是遇到灾年征粮困难,残废军人安排不好,军用物资转运困难。对此,专署做了专门调查,并采取多种办法予以解诀。他们还帮助残废军人生产自救,以克服和渡过困难。晋绥边区自行生产的“燕燕”肥皂,就是专署同志在西关用两口铁锅自己配料制成的,这种肥皂还招待过前来晋绥参观的中外记者参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