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前进的吕梁区委党校


   

      这是一段60多年前有关晋绥解放区吕梁党校的革命往事,但全是我亲身经历,虽年日已久但仍记忆犹新,当时的人和事都历历在目。 
      (一)战火中诞生的中共吕梁党校抗战胜利后短暂的和平建设的美梦,被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内战所打破。中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奋起自卫反击;解放战争爆发很快,到1946年底晋绥解放区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吕梁区党委和吕梁军区的建立。当时的中共吕梁区委书记、军区政委是罗贵波同志,军区司令员是王震将军。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和党校工作,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如此。为了适应解放区发展建设需要和开辟新解放区的需要,急需培养和训练一大批地方党政干部,于是在区党委成立不久,就决定兴办区委党校,校长是罗贵波同志,副校长兼教育长是区党委组织部长魏怀礼同志,副教育长是胡克实同志。为了解决党校的干部和教学力量的问题。决定把原晋绥一中的干部和教师并入党校,加上调入的部分骨干,党校很块有了轮训干部的队伍。 
      (二)在战争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党校开头驻在中阳县金罗村,这里住房较多,便于安置学校和学员住宿。党校边建设边训练,1947年春第一期轮训班就开学了。当时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受到战火的严重侵扰。1947年3月蒋介石疯狂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边区隔河东岸就是吕梁地区,记得一次我们正在上课时敌机炸毁了金罗村行走的一辆牛车,牛死人伤。为了躲避敌机侵扰,我们常在早饭后带领学员到附近山村找一个大点的窑洞上课,这种情况持续半年左右。条件虽然艰苦,大家的情绪很高,当时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区一级党政干部。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毛泽东著作,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时事政策结合当时形势和任务等内容开展。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月左右,从1947年春到冬共轮训三期。经过学习的干部,提高了觉悟,增长了才干,返回岗位后工作有起色,很受当地欢迎。 
      (三)参加离石县土改试点1948年春,中共晋绥分局宋应同志(晋绥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带队在三地委离石县西属巴村搞土改试点,同时决定吕梁党校暂停干部轮训,全力参加土改试点。党校组成的土改工作队由胡克实同志、郭锡兰同志带队,试点选在宋部长试点村河对岸东属巴村,队员住在贫雇农家里,便于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但吃饭问题住户无力解决,工作队只好自己开灶,由于供应粮吃不饱,我们常上山挖野菜。土改工作总得说比较顺利,但也发生过错划成份,侵犯中农利益、乱打乱斗等“左”的错误。1948年4月,胡克实同志亲自听了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上的讲话,回来后认真转达贯彻,“左”的错误很快得到纠正,之后在开展第二批、第三批土改中,以及随后党校干部在湿县、稷山等地进行的土改复查中,都严格执行了中央的各项政策。土改任务完成的很好。 
      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业生产力,是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且对发动群众支援解放战争,巩固和发展解放区都有伟大历史意义,对于提高锻炼干部,同样具有长远意义。 
      (四)迎接解放战争高潮,参加晋绥南下干部大集训 
      吕梁党校曾随形势发展几次搬迁,几次更名。在参加完老区土改后,1949年春学校由中阳迁到隰县,不久又迁到临汾,改名为晋南工委党校,校长是宋应同志,教育长是范敏同志,接着轮训干部。1949年秋,为了迎接解放大西南的任务,中共晋绥分局和分局党校迁到临汾,并集中南下干部集训,晋南工委党校随即合并与分局党校,担负培训干部的工作。 
      经过四个月紧张学习的晋绥干部,1949年10月1日欢庆新中国开国大庆之后,满怀激情,浩浩荡荡在贺龙、李井泉带领南下康川,接受新解放区。这样吕梁区委党校(晋南工委党校)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作者:王泽民  单位:四川省委党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期上传:崔国欣                  

本期责编: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