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接兵之旅
1972 年是我的双喜临门之年。10月批准人党,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11月通知去贵州接兵,当时心中的那个喜悦啊,别提有多高兴,既开阔眼界,又威武神气,多美的差事,怎能叫人不骄傲不自豪。
我们所有接兵人员在团部参加了接兵前的培训工作,要求每一位接兵人员要严守军事机密,遵守群众纪律,对外只能说8342部队特种兵,部队驻地绝对不能说,就连四川都不能说。贵州是麻风病高发地区,它的潜伏期是30-40年,要求我们要认真走访调查,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这次接兵任务。我们带着首长们的重托,从白涛出发,踏上了去贵州的接兵征程。
我们是新兵2连,连长是我连的王副连长,排长也是我们连的,还有我们4个班长,我任1班长。我们排的接兵地点是黔西县的甘菜区,两个人一组,每人负责两个公社,我负责的是新田和礼贤公社。晚上每组的两人必须住在一起,防止违犯纪律的事借发生。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凭两条腿。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居住环堍非常简陋。就拿公社来说,每天两顿饭,顿畅吃的是大米拌玉米粉碎成的碎粒做成的米饭。在公社灶上吃饭的只有四个人,每天的菜肴更像是吃火锅。将铁锅坐火上,添水加盐和辣椒面,水开后,将新鲜青菜用手揪成小片,在锅里翻滚几下就着米饭一同下肚,很有新鲜感。刚开始,肚里还有点油水,一顿吃个三、四两就够了,后来,肚里的油水渐渐耗尽,一顿吃七、八两也等不到下顿开饭,中途还得买零食吃。每个礼拜我们四个班长都要回区里,一是汇报工作,二是改善生活。当地小伙带我们去村里花5元钱买只鸡,回来我们自己动手,杀鸡的杀鸡,烧火的烧火,不一会的功夫,一锡香喷喷的白菜芯炖鸡就做成了。区里灶上吃的是纯大米饭,这顿饭吃的别提有多舒服。
贵州崇山峻岭,是多民族地区。农村居住非常分散,语言交流比较困难,给我们走访调查带来一定难度。费上好大的劲,一天才能走访调查两名战士。大部分的战士家庭比较贫困,居住环境十分简陋。有的战士家,屋顶是用玉米杆盖的,在屋内仰头可以看到天,但他们的热情好客使我深受感动。他们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和挂面煮给我吃。我是强忍着泪水吃下去的,吃完不肯收我的钱和粮票,最后只好偷偷地压在碗底……语言交流也非常困难,记得有一次,我到了一个村子走进一家农户,大白天的屋内却黑洞洞的,隐隐约约看到有几个人,围着火堆抽着烤烟。我问某某家在哪住,只见他们直摆手,我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我更听不懂,我只好走出屋。村里看到有当兵的来,男女老少围了好多,我向他们打听,他们只是笑,估计也是听不懂。这时正好来了一位年轻小伙能听懂我的话,这才让我解了围。就这样,每天靠着我的双腿,奔走在崇山峻岭之中,到处都留下了我的汗水和脚印……
我们满载着胜利的喜悦,带着朝气蓬勃的新兵,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令难人忘的贵州。一路平安地来到新兵集训地——涪陵地区大修厂,开始了紧张的军事训练。训练新兵更是件苦差事。开始,我做示范动作,然后再叫他们一起练。大部分新兵完成的很好,个别兵就是教不会。就拿齐步走和正步走的甩臂与迈腿,应该是迈左腿甩右臂,可他老是迈左腿用左臂,让你干着急没办法,每天休息时,我还得给他吃“加班饭”。功夫不负有心人,用我的耐心和他的努力,这一难题终于被攻克了下来。大家的步伐整齐一致了,在集体汇操中得到了连里好评。就在我回老连队拿新兵下部队所需物品的三天时间里,我班一名战士,晚上趁大家熟睡之际,准备偷偷地逃跑回家,结果被大门岗哨逮了个正着。老乡们劝他,他反而拿出小刀来威胁,让排长给制止了。我回来知道后,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这不是在给我丢脸吗?冷静一想,觉得还是我平时的思想工作没做到位。晚饭后,我强压心头之火,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当逃兵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和我们部队所肩负的816工程的特重要性谈起。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与疏导,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写了检查和保证书,在新训之后的日子里,思想稳定,表现突出。
紧张的三个月新兵训练工作结束了。我们带着满心喜悦的心情,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回老部队的征程。当部队快到白涛时,我们连接到了上级命令,让我们把部队带到123团待命。大家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心想完了,看来我们是替123团接兵去了。到123团广场后,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兵被点名分走,当时我们心里五味杂陈。好不容易接一次兵最后却成了“光杆司令”。(作者:李补车)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