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特种工程兵锻炼了我



    1951 年,我生于山西省离石县城关镇水西村,1969 年入伍,服役于军委特种工程兵 8342 部队 101 团 1 营 1 连。

    到部队后,经新兵训练分到连队。我们连当时担负涪陵地区 “三支两军” 任务,为防止当地两派武斗、维护社会安定、推动 “抓革命促生产” 作出了积极贡献。

    地方政权建立后,连队奉命转入 816 地下核工程,主要负责主坑道通风斜井掘进。斜井坡度达 70 度,施工难度极大。为抢进度、赶时间,我们常打干眼,每次爆破后硝烟弥漫,伸手不见五指;地质条件差的区域还常出现漏水、塌方,时刻面临生命危险。

    一次,排长参加轮训,由我(时任副排长)负责全排工作,继续推进坑道被复任务。当时连里新购一台喷砼机,没人接触过这项技术,我便边学边干。几十公斤重的喷枪启动后震动剧烈,全身发麻,且喷砼技术要求极高 —— 掌握不好易引发喷浆塌方,不仅影响进度,还可能造成伤亡。不巧我当时感冒发烧,又拉肚子,浑身发软,却始终没离开岗位,没打针输液,只吃了点黄连素就继续坚持,最终出色完成几百米斜井施工任务。为此,部队将我的事迹作为先进典型表扬嘉奖,为我记三等功一次,还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6 年 3 月,我从部队退伍,被安置到吕梁地区钢铁厂工作。我时刻牢记自己是退伍军人,在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让我始终发扬军队光荣传统。从工人到班长,再到原料车间副主任、主任,担任领导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全车间职工保质保量完成厂部任务,连续多年获评先进集体和个人,直至退休。


    (作者:车福元  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