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鼎


  冀朝鼎(1903—1963),汾阳建昌村人,冀贡泉长子。

  民国5年(1916),他考入清华大学。民国13年(1924)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民国18年(1929),在美共《工人日报》及美共中央中国局工作。民国30年(1941)遵照党的决定回国,在国民政府任职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任平准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民国38年(1949)1月,应傅作义电邀,任“华北剿总”司令部经济处长,继续党的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拉美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等职。

  朝鼎在学生时代即向往进步,追求真理。民国7年(1918),他和清华同学组织了旨在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暑假休业团”。五四运动中,他积极组织、出版刊物,带头斗争,曾被军警拘捕关押3天。之后、他与施混等改“休业团”为“唯真学会”,意为“真理所在即趋赴之”。他认真学习社会科学,研究经济问题,并写出《中国的基本经济地区》一书。民国12年(1923),他和同志们在“唯真学会”内成立“超桃”核心组织,提出“政治救国”的口号。他们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主张以改革救中华,反对军阀统治,成为清华大学左派势力的代表。当“劳工神圣”的新思想提出后,“唯真学会”即组织了“工读团”,提出每天做工1小时,办了“工人子弟学校”。由于他积极热情,认真实干,在改良清华的热潮中,被选为学生评议会委员。他提出:“人不可虚此一生”,要真正地“为国家富强而奋斗”。民国13年(1924),他赴美留学前夕,特意到北大拜访李大钊,从而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教育,他曾感慨地说:“这真是一次难忘的会见。”

  五卅惨案发生时,他正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他在美率领中国留学生在华侨中积极宣传、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同年秋,“超桃”成员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大会,通过对国内形势的研究,得出“唯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的结论。表示要参加共产党,边读书边革命。

  民国15年(1926),留美左翼学生组织了“中山学会”,对罗隆基等右翼学生组织的“大江学社”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批驳。在芝加哥举行的中国留美学生大会上,朝鼎被选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民国16年(1927),他以中国留学生代表的身份赴欧,先后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在比利时召开的大会。之后,经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同志介绍,在巴黎中共旅欧支部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赴苏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工作。会后即留在苏联参加了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团”的工作。民国18年,他再度赴美参加美共《工人日报》和美共中央中国局的工作。在联络美国社会上层的学术、工商、政治各界人士以推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法西斯斗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民国30年(1941)回国后,他终日在官场中应付奔波,机智灵活地同敌人周旋、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民国38年(1949)1月,赴北平期间,他根据党的指示做傅作义将军的工作,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贡献。1949年后,他坚定地执行有关政策,为促进中国同各国的经济交往和友好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国际贸易促进会初建时,他倡议成立了仲裁处,以研究和处理国际法律事务。

  1957年4月,他率访问团参观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诺威博览会,后又参加了东亚贸易会议。回国后即提出引进先进技术以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建立技术资料图书馆,立即研究西欧诸国情况,积极培养干部,为将来建交培养各方面外交人才等建议。他还提出利用外资加速发展小国经济的政策措施,历史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1963年,他担任“中国展览团”团长,在即将赴阿尔及利亚前夕,他和党小组长商定行前开一次生活会,不料,就在会前4小时,他突患脑溢血晕倒在办公室内。经抢救无效,于8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60岁。廖承志在悼词中说。“冀朝鼎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成为我们在国际活动中的榜样。他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名英勇战士。”

  冀朝鼎的遗著有《中国水利事业发展与基本经济区》,在英美颇负盛名,至今为经济学家所推崇。(来源:吕梁名人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