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山


许进山的起伏人生路



    许进山,男,汉族,石楼县(罗村镇)沙窑村人,1910 年生,1987 年病逝,享年 78 岁。

    1936年2月20日,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一方面军东征,红军在石楼转战 19 天,先后在石楼的辛关、留村、张家塌、西卫、马家庄、罗村、赵家沟、四江等8个村住扎,并召开会议,开展了以“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活动。从此,石楼大地的红色火种以星火燎原之势轰轰烈烈地点燃起来。1937 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山西省牺盟总会派许琦之(山西永济人)来石楼筹建牺盟会;10月,八路军115 师100 余人的工作团也来到石楼,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在这种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推动下,许进山由已是牺盟会员的曹廷明(指南村人)、刘天德(罗村人)等人的介绍下,参加了牺盟会组织,从此便走上了革命道路。后又在一区辛鼎业、贾生采(西卫村人)等人的领导下,同辛步亮(下庄河村人)、李春生(东石羊乡李家沟村人)、董月明(东卫村人)等一区牺盟会成员,先后加入了抗日武装自卫队和农村不脱产自卫队,成为牺盟会的骨干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对外公开是牺盟会领导),开展了站岗放哨、除奸防特、扩大抗日武装等革命活动。

    1938年农历3月1日,日寇兵分三路,分别向中阳的暖泉、隰县的石口、蓬门一带进犯。从石口进犯之敌,经石楼东山沿途从罗村向石楼县城逼进,途经沙窑村时,许进山之父许尚德老人在村后脑畔躲藏途中被日军发现,当即被枪击身亡。日军到石楼县城后,大肆进行掠夺抢劫,街市商号、民房窑洞全部被烧,财物化为灰烬,县城鼓楼被焚,敌机狂轰乱炸,城内及附近的东庄、二郎坡死伤数人。敌人见人就杀,沙窑村高佩玉祖父在县城落入魔爪,在接官殿与东庄村交界处被敌用战刀将头颅砍下,身首异处,惨不忍睹。杀父之仇、民族之恨更坚定了许进山抗日的坚强信念,他先后参加了区农会干部、青年救国会,还担任了沙窑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于 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了宣传抗日救国、组织群众武装、打土豪斗劣绅、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队伍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1939年12月,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紧步蒋介石的后尘,发动了12 月反革命事变,向坚持抗战的牺盟会和山西抗日决死队大动干戈,企图用武力消灭革命力量。阎19军68 师开进石楼境内,并分别驻扎在石楼东庄和岔沟一带,开展了对牺盟会会员和决死队的搜捕和屠杀,发动了震惊山西的“晋西事变”。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石楼牺盟会组织在驻扎一区东石羊、庄上、圪连一带的决死总队2纵队的配合和掩护下分别向晋中和晋西北转移,许进山自告奋勇作为向导,由一区辛鼎业带领刘志坚、何夜秋、侯俊英、李明等向孝义一带转移。后又转移到汾阳,和当地的牺盟会、决死队取得了联系,参与晋中和晋西北一带的革命活动。

    晋西事变后,许进山远离家乡,家中丢下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母前妻郑氏和一个不足 10 岁的女儿度日。由于生活难以维济,郑氏便另行改嫁,丢下的老母和女儿过上了沿村讨吃要饭的日子。

    1946年11月石楼解放后,许进山参加了中阳县暖泉一带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此期间,他和暖泉镇马脑焉村的杨氏成婚。1948 年回石楼,在石楼一区东石羊、庄上和沙窑村参加土改运动,并担任石楼县委事务秘书。

    1950 年,他患了严重的伤寒(古称流水病)一病不起,加之一些人诬告他在土改工作中有吃贿赂的嫌疑,县委对他做出了双开(公职、党籍)的处罚,从此他便成了一介平民,过上了农耕为计的农民生活。

    1950 年到 1979 年许进山过着勤劳俭朴的农民生活,党对其较为过重的处罚他并不介意,也从未有过怨言。从1950年到 1960年期间,村党支部依然以一个老革命身份对待他,并委托他领导和组织了沙窑传统道情和现代戏曲相结合的兴盛和发展。在此期间,他养育了7个子女,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窘迫。10 年“文革”动乱期间,四川、西安等地的造反派来人到沙窑村找许进山调查曹廷明、辛步亮等人的历史问题,他们私设公堂,威逼、恐吓,甚至拳脚相加,强迫让他对上述革命战友做出“叛徒”和“反党”莫须有的证明材料,他义正词严,一身正气,和来者做了坚决的斗争。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 1986 年县政策落实办公室,对许进山解放后被“双开”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落实,做出了较为公证的平反结论,并恢复了他的党籍,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待遇。1987 年农历 11 月,许进山因病与世长辞。(作者:许生银)


    来源:吕梁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