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成


清华大学第一任支部书记



    王达成(1905—1989),柳林县人。王达成天资颖悟,勤奋好学。

    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汾阳河汾中学,毕业后考入太谷铭贤学校读大学预科,19岁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王达成偕本校同学参加了示威游行。这年9月,经当时的中共燕大支部书记戎子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觉。1926年,王达成在燕京大学毕业,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11月,清华大学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王达成任支部书记,同时兼任中共北京西郊部(区委)宣传委员。

    1927年“四•十二”政变后,王达成受党派遣回到太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秋被阎锡山当局逮捕,关押在山西第一监狱。他在狱中组成中共党支部,组织难友发动绝食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932年,王达成经地下党组织营救获释,与中共太原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回到家乡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在锄沟、青龙及北山一带培养了一批工农积极分子,组织农会,发展党员,恢复党的基层组织。

    1934年中共山西特委遭到破坏,王达成被派驻陕北,担任中共神府地区陕北特委特派员。1935年4月,中共神府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王达成任工委书记。6月,升任西北工委组织部副部长、随又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35年12月,中共山西地方工作委员会成立,王达成任组织部长。1938年5月,中共西南区党委成立,王达成任组织部部长。1939年冬,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王达成不畏风险,不避艰难,做了大量紧急应变工作,为中国共产觉保存了一批精英。1935年12月,王达成被选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0年4月,王达成担任了中共晋西北觉委组织部长。1942年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王达成出任分局组织部部长。1943—1944年,王达成先后兼任了晋绥贸易总局监理委员和晋绥行政公署秘书长等职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晋绥行署工矿交通管理局局长,接管了平绥路西段与同蒲路北段的两个管理处及邮政管理局等重要机构。为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1月,中共晋绥分局党委在兴县召开由贺龙主持的党代表会议。王达成针对晋绥地区在1947年、1948年间,由于执行政策偏差,致使很多地方出现农民逃荒现象,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稳定群众生产情绪和巩固土地改革成果起了很大的作用。会议结束后,王达成调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王达成担任秘书长、工业部长、国营企业委员会书记等职。

    1953年,王达成出任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为医治西北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1954年,王达成被任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全国纺织基本建设、纺织机械制造以及部机关觉的工作。1956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1959年,我国农业连年欠收,棉花大幅度减产,给纺织工业带来很大困难。王达成和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一道,探索用其他原料试制人造纤维浆泊的可能性,走出了用棉短绒制造浆泊的路子,扩建了吉林屯浆厂,用国产松作原料制浆泊,代替了进口浆泊和设计单位研究合作,制造出我国第一批可以生产长短纤维的国产粘胶纤维设备。人造纤维的大量生产,为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难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达成受到错误批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加于王达成的不实之词被推翻,国务院为他恢复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职务。1982年王达成离休。1989年3月,在北京逝世。


    来源:吕梁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