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棠两次见到毛主席
梁树棠
梁树棠,山西灵石县双池镇(今属交口县)人。1913年生,毕业于太原工业专门学校,1936年春红军东渡到晋西南时,即参加农民协会工作,同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他被派到灵石县双池镇一带组织领导地方游击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灵石县委联络站负责人,5月任县委宣传部部长。1939年1月任中共灵石(河西)县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41年10月调任晋西区党委直属兴县县委书记。1942年10月任晋绥分局八地委组织部长,1945年9月任八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48年6月兼任八分区后勤总指挥部政治委员,7月15日,梁树棠在晋中战役支前岗位上光荣殉职。梁树棠作为一名党的优秀干部,他对党忠诚,品德高尚,作风朴实,工作深入细致,平易近人,特别是他的博学睿智和卓越领导才干,不仅赢得八分区干部的广泛赞誉,亲切的称他为“梁士绅”,而且还深得毛主席的赏识,在延安曾两次专门接见他。毛主席与他长谈“论史”,在八分区广为传颂,传为佳话。
1939年2月,晋西南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稼夫接中共中央指示,要他带几名有根据地基层丰富经验的干部一同赴延安汇报根据地建设情况,其中要求带一名县委书记。时任灵石县委书记的梁树棠作为晋西南根据地代表团成员之一,随张稼夫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汇报了根据地建设情况。汇报期间,毛主席接见了梁树棠,并和他进行了长谈。毛主席详细询问了灵石县对敌斗争情况,询问了友军、敌人情况,还问到当地开明绅士×××情况。主席问此人个性,有什么爱好,冬天吐不吐痰,有什么陈疾老病等等,问的十分具体。毛主席问的问题,梁树棠大部分作了准确的回答,有的没有回答来,他此时感觉到掌握情况不全面,毛主席满口湖南话,有些话听不懂,加上他第一次见主席捏了一把汗,又紧张又兴奋。毛主席看到这些,在对他幽默的谈话中,很快就改变了气氛。毛主席问的问题,真可谓事无巨细,没有平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回答不上来的。毛主席同梁树棠的一席谈话,对他启迪心智,教育至深。毛主席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了解基层情况很多。据当时洪赵地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青回忆说,当时毛主席还想把梁树棠留在延安工作。
毛泽东致“七大”开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毛主席第二次接见梁树棠是“七大”会议期间。早在1939年12月,梁树棠担任灵石县委书记时就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1945年春,梁树棠作为“七大”代表,因八分区对敌斗争工作忙,没有去兴县集中,而是从八分区机关驻地交城直接赴延安参加了代表大会。会议前一天,工作人员找梁树棠说,毛主席找他谈话。梁树棠一想,自1939年春见到主席后,已时隔六年,主席还记着他的名字,内心十分激动。梁树棠到了枣园,跟着警卫员进入主席住处时,毛主席起身招呼到:“欢迎!欢迎!我们是老熟人了,今天找你来随便谈谈。”梁树棠首先向毛主席汇报了学习《两条路线》的收获和体会,以及有关实际问题。在汇报中,毛主席问什么,他答什么,毛主席不发问,他就等着。毛主席看出他的拘束,就笑着说:“随便嘛!”毛主席随口问:“你平时看什么书?”他回答:“《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主席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接着问:“关于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看过哪些?”梁树棠回答:“延安解放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毛主席点头说:“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也不只那一本,还有康有为变法、洪秀全传、太平天国、辛亥革命……”这时,酷爱历史书籍的梁树棠,拘束没有了,顺口说:“关于太平天国的书,我可看得不少。”主席有点好奇地说:“说说看,都看过哪些书?”梁树棠答:“我在汾阳、太原上学时,因家境不好,每年的学费都成了问题,于是我先后给几家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我趁机向主人家借阅过不少书,特别有一家,是前清进士,藏书甚丰,历史方面的除有二十四史外,明清时期的正史、野史也很多,关于太平天国的有九种……我全借阅过。”他当着主席面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感觉有些冒失了。毛主席显然没有在意,并问他:“你是学历史的吗?”他回答:“我在山西工业专门学校,学的是工程技术,还没有毕业就参加了牺盟会工作,文化水平不高,看的书很少。”毛主席微笑着说:“不是学历史的,能看这么多有关太平天国历史方面的书,很不容易呀!你读得书的确不少。不过据我所知,有关太平天国历史方面的书,共有十三种,我读过十一种,还有两种没有看到,其中一本是你读讲的一种,另一种是制定均田制背景的书。你回前方后注意一下,如能搜集到这两本书,请寄给我一阅。”接着,毛主席又举了几本关于太平天国内容的书名,问他读过没有,他回答:“其中一本看过,另外几本没看过。”主席说:“这几本要认真读一读,仔细研究一下,对我们很有好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毛主席接着问他,对太平天国革命有哪些看法,应该吸收哪些教训,梁树棠谈了他的个人看法。毛主席赞许地点了点头,又说:“对太平天国的历史经验,我们应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毛主席和梁树棠又谈了学习《两条路线》的具体问题,以及现实工作问题。
“七大”会议结束后,梁树棠即返交城,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晋中战役支前工作。不幸,英年殉职。为毛主席借史书,未能如愿,成为梁树棠一生之憾事。 ( 作者:张其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