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路居离石工读学校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的陪同下,率领中央机关渡过黄河,从临县高家塔登岸后,沿着蜿蜒曲折的黄河畔,路过索达干、碛口等地,于下午两点左右到了寨则山,在离石工读学校住了一宿。


 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


     为了确保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东渡,周恩来副主席指示保卫支队的参谋长汪东兴同志,率领所属第三连全体战士,提前来到黄河岸,做好一切安全渡河的准备。同时,河防司令部派遣李大队长提前过河安排食宿。

     离石工读学校在寨则山时,占用的是本地大地主兼商业资本家陈懋勇的宅院。此宅不仅建筑坚固,而且依山傍水十分得宜。上、中、下三院连成一体,下院大门两侧还各有偏院。全宅共有窑洞、房屋50余间,另有马棚1处,四周围墙全部砌石构筑。当李大队长看了整个住宅后表示满意,于是便开口和我商量说:“这处住房很好,但需将整个院落全部腾出才能住下队伍。你看是否可以?”我说:“上院的14间窑洞是工读学校的生产房间,安装着30多架织布机、轮线机、纺线车,还有库房、磨房,办公室等占得很满,搬不开,不好办。”李大队长也感到全部搬开确实困难不少,于是听了我的话后再也没说什么就走了,可是隔了不几天,他又来动员我说:“无论如何困难,最好还是把上院也腾出来,只有这样队伍才能全部住下。”此后,他天天来劝说我。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主席要来住。同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实际困难,不便全部搬开,所以一直没有痛快地答应。最后,李大队长知道主席来的日期就要到了,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又劝我腾房子,我说实在没办法呀!这时他心绪焦急地把我引到院子外面无人之处,悄悄地问道:“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是不是区党委委员?如果是,我有件重要的事告你,并要绝对保密!”听他这么一问,我心里似乎也有点明白了他的意思,可能他已通过区党委了解我的情况才会这样问我。但是,我又觉得不好直接回答。因为,当时党组织还未公开,党组织规定党员之间不允许发生横向的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没有党组织的介绍信件绝不能轻意暴露自己和组织。想到这里,我认真考虑了一悉后回答说:“你有什么大事,我绝对保守机密,若有泄露,愿受处分。请你放心地讲吧!”他听了我的回答,更加低声地告诉了我一个振奋人心的好信息。他说:“主席要来住一宿,你可千万得保密呀!”我一听主席要来,那股高兴劲真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是连声答应:“行,完全能行!”于是李大队长放心地走了。

    “主席要来住一宿!”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使我彻夜难眠。心里除激动之余,一面盼望主席早点到来,一面又焦急地考虑如何做好迎接主席的准备工作。怎么保证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从妥善疏散全校师生到尽快腾出上院并整理、清洁等问题深思苦虑了整整一夜。正在发愁找不到好办法的时候,忽然想起学校将要搬迁校址。利用这个机会,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待到天明,马上召集校务会,讨论学校搬迁的事情。会议决定全校师生临时放假两周准备搬迁事宜。师生离校首先要收拾一切生产用具,清扫室内卫生。然后回家更换夏衣。除留会计王斌同志和一个工友之外,其余全部回家。全体人员一齐动手,仅用了两天的工夫,就将全校整理就绪,第三天师生便离校了。全校光留下我和王斌及工友3个人,但我也一直没有敢向他们透露主席来的消息。只是继续作准备,等待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的到来,生怕有半点不周到的地方。最后,我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打扫了一遍又一遍,准备让主席住。第四天早晨李大队长来校检查,看了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每个房间和院子说:“感谢你们,辛苦了,搞得很好,你们快休息吧!”说完,带着几个战士守护着整个校院,等待主席到来。

     这时,心急得我一刻也坐不住了,恨不得跑到半路去迎接。正当准备去碛口打听一下时,不料刚走出村外,望见湫水河对岸的碛口西头来了一支非常整齐雄壮的队伍。队伍中间有骑马的首长们,其中有位骑着白马的首长在队伍的最中间,身着灰色军装,头戴一顶大草帽,手挥马鞭,执辔前行,“毛主席真的来了!”我兴奋的差点喊了声来。当即扭头飞奔似的跑回校院,一边给等候的同志们报讯,一边帮工友急忙卸了磨面的毛驴收拾好磨房。正当我牵着毛驴走到大门口,迎面碰上主席,高兴的不知该怎么上前问候,心想喊个“毛主席万岁!”又怕泄露了机密,只说了句:“首长们好!”接着毛主席和相随的首长们走向上院,住在早巳准备好的窑洞里。



     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住下以后,我和李大队长正在偏院高兴地谈论着,忽见一位中等身材,穿着蓝色军服,脖子上搭着围巾的首长,步履矫健地朝我们走来,后边还跟着两个警卫人员。到了跟前握住我的手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搞什么工作,这是谁家的院落?”我一一做了回答。当听到这是工读学校时,他又问怎么不见学生?是不是因为去年遭灾学校停办了?我尊敬地解释说:“学校没有停办,因为学校准备搬迁校址,师生临时放假回家更换衣服去了。去年,晋西北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办学经费有困难,但我们遵照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奉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坚持半工半读,一面上课学习,一面纺纱织布。利用生产收入,不仅解决了办学经费和师生的生活费用,而且还供给了边区军政人员和群众的生活用布。”他听了惊奇地问:“你们织得什么布?”我说:“叫‘三鹿牌’土布。”随即我拿来一匹请首长看。他边看边称赞:“你们搞得很好,现在革命同志们的穿衣吃饭,就得靠咱们自己劳动去换来。”接着他又亲切地对我说,学校更是培养革命人才的地方,你们肩上的担子同样是很重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我们革命的学校办得更好一些,这样的学校群众是欢迎的,对革命也是有功的。”他刚走后,李大队长笑着问我,你认识这位首长是谁?我想了一下回答:“像是周副主席?”李大队长高兴地说:“这你可猜对了,他就是我们的周副主席!”这一说真使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敬爱的周副主席这样平易近人,真是人们所料想不到的,如果在旧社会,一般的黎民百姓连做梦也不会想到领袖人物会待我们这样亲切。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几位首长坐在窑畔花栏乘凉,李大队长又趁机拉着我向首长们一一作了介绍。晚上,我又要李大队长向首长们请求给我们学校题词留念,不一会,他递给了我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二寸相片两张作为纪念。对此,我一直珍藏了十几年,不料一次因我家全家外出,被风雨打破窗户淋坏了,至今想起来仍感到十分惋惜。

     翌日拂晓,一轮红日冉冉从东方升起,此时军哨响了,我连忙跑出门一看,见一个警卫员提着饭给毛主席送去,其他随行人员都在忙着整理行装,我赶快跑去通知李大队长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王维舟副司令的爱人马奎宣和王斌等几位同志一同到大门道旁等侯欢送。不一会,周副主席陪同毛主席走出校门时指着我向毛主席介绍说:“这位是学校的负责人邓向业同志。毛主席伸出手来,边和我握手边说:“你们好,你们工作很好!(我们要)看清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全国解放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其他首长也边走边向我们举手致意,一一步出校外。这时警卫队伍早已整装待发,听到部队出发的消息,全村男女老少都紧步相随一直送到村外。毛主席、周副主席及其他首长最后转身向前来送行的老百姓举手告别,上马向临县城进发。

     事后,毛主席还指示李大队长特意让村长陈斌、老贫农张茂福和我吃了一顿非常香美的“主席请饭”。

     亲眼见到毛主席,亲耳聆听周副主席的教诲,几十年来,一直在我脑海里留着难忘的美好记忆。 文章作者: 邓向业  高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