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英雄连队战友并肩战斗的日子



    1969年,我光荣参军,和其他战友们一同坐闷罐车,几经辗转到达涪陵白涛,驻扎在乌江边的茅草房里。在新兵军政训练期间就听说了我们师的103团有一支连队由中央军委授予了"风雪高原好十连"的光荣称号。我曾暗自下决心要以好十连为榜样,在部队好好干,为保卫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123团技术营部当通讯员,干了我的老本行。当兵前我已参加了工作,在公社当交通员,每月工资18元,日子过得挺安逸。1969年接兵的刘班长来到我们公社接兵,问我想不想当兵,还告诉我部队是军委特种兵,一听这句话我顿时来了股劲儿,报了名,参加了体检。政审合格后,和我的亲哥哥,两个堂哥,兄弟四人一块儿参了军。

    营部工作两年后,我下了连队,分配到了机一连。我们连是配属施工连队的,为施工连队洞内抽水、装渣、拉渣、倒渣,巧的是当年我们班就是负责配合十连施工的。这个洞我后来再去时已被封堵,不知是支洞还是导洞。当时由于这是军事机密,我们只知道埋头干好自己的工作,严格遵守"不知道的不问"的保密纪律。

    在随后工作的两年中,十连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教育。整个连队的形象和战士的素质都无一不让我们佩服。在施工中,再苦再累战士们从不叫苦,从不喊累,干劲十足,纪律严明。我曾多次看到有的战士碰破胳膊,伤了腿,从不下"火线",就算流了血也只是用毛巾扎紧,继续干。有时我开着电瓶车脱了轨,两名战友赶紧过来,苦干加巧干,几下就把车抬上了轨道。他们对我们配属人员也十分关心和爱护。由于我们是跟班作业,就得随时待命。有时候我们误了饭点,他们就关照我们一块吃,经常保证我们的饮用水,对我们真是无微不至。我也刻苦钻研技术,摸索和苦练操作方法,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不让车脱轨,决不允许因我个人的失误影响施工连队的掘进任务。在安全的情况下多拉快跑。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配合得相当协调和默契。十连每天都能按时完成当天的任务。同时,战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件事最让我感到遗憾和愧疚,一辈子也不能释怀。有一天,洞里的水十分大,漫过了脚,正好那天我脚上没有穿雨鞋,穿的只是家里寄去的布鞋。十连当班的押车员看见我不知所措,就强行把我背进去放在电瓶车驾驶室。当年由于年龄小,也感觉没什么,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十分惭愧。同样是人,同样的年龄,差距为何这么大呢?这点困难也不能克服,真丢人,还让人家背。人家施工连队干的什么活?受的什么苦?安全系数不一样,劳动强度不一样,真是后悔莫及呀!

    在和十连相伴的日子里,我真正从灵魂深处得到了启迪和深刻的革命主义精神教育,以至于工作中我能处处以十连为榜样。用十连的精神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受益终身!

    1975年,我结束了部队的生涯,复员回来后安置在吕梁孝义七二五厂,后调回原籍一企业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党总支书记、厂工会主席等。

    (作者:王俊林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