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当文艺兵的那段往事



    1969 年,我应征入伍,1974 年复员。每当想起那段在钢铁洪流中当兵的岁月,就无比激动兴奋。虽然工作生活艰苦,但无上光荣 —— 在那个年代当文艺兵,充满活力,能为大三线工程建设贡献力量,一切都令人难以忘怀。

    那时,8342 部队为响应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总方针,也为提高部队战斗精神、鼓舞士气、丰富文化生活,党委决定组建宣传队(文工团),从下属各部队抽调男女共 50 多人,我便是从 101 团宣传队上调的。

    文工团组建后,上级要求短期内排出节目,先以《洗衣歌》为代表的小型节目为主,后又决定排练大型现代样板戏《沙家浜》。当时灯光、道具、布景一无所有,要在 3 个月内保质保量完成排练,难度可想而知。全体人员只能硬着头皮上,人人出主意想办法,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切从零开始。

    宣传队演员来自安徽、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下属部队。主要演员中,阿庆嫂由重庆卫生队女战士扮演,胡传奎、刁德一由安徽战士扮演,我则饰演共产党地下县委书记陈书记。最难忘的是湖北战士刘全德:他毫无武功基础,却要扮演八路军,有个从一人高障碍物上翻跟头的动作。这个战士每天练得汗流浃背,脚伤了仍坚持,凭着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精神,终于在众人帮助下,演出时奇迹般地翻过障碍物,又稳又成功。

    每个演员都面临诸多困难,且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把排练场当战场,几乎没多少休息时间:早上四五点起床,除了吃饭睡觉,整天泡在排练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让战友们开心,大家练功练到浑身酸痛、四肢肿胀也毫无怨言,互相帮助,照着样板戏里的道白、动作、唱腔打磨技巧,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排练,让部队官兵看到了一台精彩的《沙家浜》。

    在完成本部队演出任务后,我们还到西安、兰州等地慰问演出,获各部队好评。能为特种兵战友演出,我深感幸运自豪 —— 因为我也是一名特种工程兵!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至今难忘。(作者:王振基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