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干部南下】王正元



    王正元,男,汉族,1916 年生于兴县高家村镇碧村。1937 年 5 月考入山西阳兴中学,经山西牺盟总会负责人牛荫冠介绍,进入山西牺盟会军政干部训练班 12 连学习。后因日寇入侵、华北危急,训练班提前结业,他被分配到兴县牺盟会任协理员,随同兴县牺盟特派员余丕铎、米建书等人赴各村发展牺盟会组织,协助建立区、村牺盟会秘书机构。

    1937 年秋,他调任兴县第二区负责动员新战士入伍,不到半个月就组织 700 余名青年,经短期训练后挑选 500 人编入新兵营,输送给 120 师 358 旅及新军决死 4 纵队、工卫旅、暂 1 师,壮大了抗日武装。同年 7 月,经八路军 120 师民运部副部长刘亚球和兴县第二区区委书记曾长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 年底,经中共兴县县委决定,他进入决死 4 纵队随营学校学习,重点研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八路军游击战术,结业后任方山县委组织部长。一年内,他亲自发展近百名先进分子入党,在峪口、吃洞(地名音译)、马坊等地建立党支部,组建三个中共区委,多次获晋西北区党委表扬。后因身份暴露,调任中共临县县委武装部长。

    1939 年 12 月,他为组建临县牺盟游击队,深入农村发动青年参军,支援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反顽斗争,同时推动建立农、工、青、妇等抗日救亡组织,凝聚群众力量。

   “晋西事变” 后,晋西北临县特委改组为晋绥三地委,不久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 “抗联”),统一管理各区、村群众团体。他协助三地委组建独立营并任副政委,主管部队思想建设,该营参与 “百团大战”,配合正规部队出击同蒲线日军,战绩显著,获 120 师司令部通报表扬。

    1941 年底,他调三地委统战部工作;1942 年参加晋绥边区群众武装工作会议后,任离石县武委会主任,重点发展民兵组织,领导地方武装与日伪军作战十余次,缴获战利品 500 多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开展。同年秋,调任兴县武委会主任,在兴县曲家沟建立造雷场,带领群众制造石雷、磁雷、连环雷、子母雷,配合正规部队开展爆破作战。

    1949 年 10 月,他随军南下,任西康雅安县县长,协助剿匪反霸、维持秩序,推动减租退约和土地改革。1952 年 6 月任雅安市市长,主持城市规划,修建城市大桥。“三反” 运动中,因坚持原则保护干部,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留党察看处分。1979 年平反,撤销处分,恢复地市级待遇(行政 12 级),同年离休。


    来源:《吕梁干部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