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从军回忆
1969 年 12 月,我离开家乡参军,来到重庆涪陵的大山里参与国防工程建设(核武器基地建设),一干就是五年多。在部队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基地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1974 年 2 月,部队表彰在国防工程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我荣幸地被记三等功一次。
每当看到这张三等功奖状,往事历历在目,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1971 年初,三线建设正快马加鞭,我所在的加工连因机械陈旧、设备老化,无法满足工程需求。上级批准连队新建厂房车间、更换设备,包括大型带锯机、机坑、机柱等,需要支模、灌混凝土、按图加工模型并安装。由于连队人才有限,任务成了难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凭着多年前支模的实践经验,主动请战。上级只配了一位技术员,我和班里几位战友苦干加巧干,有时还加班加点,最终不负所望,提前完成任务,安装好大型新锯机,获得连队嘉奖。
由于我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且能独当一面,1972 年被派往师教导队制作训练模具,时长半年。在训练场上,我一边加工模具,一边服务培训,节省了不少开支,出色完成任务,得到师领导好评并再次受嘉奖。
1973 年初,我被提拔为班长。当时 816 工程坑道进入被复施工阶段,连队接到拱架和模板加工任务。这次模型加工用料多、技术难度大,全连两个排都投入其中。我再次主动承担技术骨干职责,任务很快顺利完成。加工完成后,施工连队进行安装,领导派我多次进入主坑道指导安装。经我精心指导,施工连队安装顺利,受到其领导表扬。期间,家中母亲生病,但为了任务,我放弃了一次探家机会,也因此受到表扬。
当兵的这几年,我不断成长进步,为祖国国防事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部队也给了我相应的荣誉,为这段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者:刘秀瑜 )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