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保养风钻的司号员
我出生于柳林县碾则山村,从小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干农活。在那个年代,农村青年当兵是很有出息的 —— 一来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二来还能出去看看世界。
1969 年 12 月,我入伍后,在军委工程兵 54 师 101 团 4 连当司号员。部队军训 3 个月后,我有幸参加师里的司号员培训,苦练气功、嘴功,嘴唇练得又红又肿,用凉水敷一敷消肿了继续练。经过 3 个月专业训练,我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所有军号曲谱。
司号员是人民军队曾经独有的兵种,主要职责是吹军号。“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 这句当年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司号员的重要地位。司号员编制在我军通信兵序列中,连编司号员,营编号目,师和团编号长。每逢师、团举行阅兵式,全师、全团的司号员都会集中起来,为阅兵式吹奏军乐,场面十分壮观。
我虽然成了专业司号员,却除了在驻地山头上练习,从没正式吹过一次 —— 因为团里的大喇叭每天都在播放作息号声,自然用不上我们。后来,随着军队现代化发展,1985 年全军撤销司号员编制,我从此再没吹过号。
由于年龄小、身体弱,我起初在连部干杂活:打扫卫生、打饭洗碗、协助通讯员、开荒种菜、养猪放羊,不用去坑道上班,倒也清闲。但这样的工作干了两年多,我觉得毫无意义,便主动要求下到班里。
1972 年,我从连部下到施工连队,所在班负责保养风钻机身和钻杆(钻头由其他班保养)。我们牢记毛主席 “三线建设要抓紧”“深挖洞,广积粮”“跟帝修反争时间” 的教导,把风钻当作武器。虽因保密不知道打洞的用途,但清楚风钻保养的好坏直接关系施工进度。我们实行 “三八制四班倒”,在坑道里砌了小房子,每班用完风钻后,都要逐一检查零件:先用自来水冲净泥浆,再用柴油擦洗,最后加机油,确保下一班安全使用。
当上风钻保养员后,我常常油污满身,还因柴油过敏浑身起包,又痛又痒,汽油味也熏得我头昏恶心。连里想给我换工作,我不好意思麻烦大家,班长便让我负责保管风钻。从连部到班里,环境和工作的落差让我起初不适应,但在老兵言传身教下,我慢慢掌握了保养技术。大家工作认真,尽管上班一身清、下班一身油,却毫无怨言 —— 比起打炮眼的战友,我们已算轻松:他们下班满身泥灰,只剩眼球能动,还时刻面临危险。但所有人都凭着赤诚之心,为国防三线建设奉献青春。
50 年前的特种工程兵经历终生难忘,我们的青春热血都洒在了 816 核工程。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为了祖国强大、人民安宁。
没当过兵的人,体会不到那种自豪,尤其是当过特种工程兵的自豪。(作者:王建清)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