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我在统计员岗位上
我叫闫万富,1952年4月生,文水县刘胡兰镇东堡村人。1969年冬天,我响应祖国号召,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在军委特种工程兵54师所属的101团2营9连,有幸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大三线建设。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不断磨练,我由一名农村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并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统计员等职。特别是在连队统计员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我数年如一日,坚守责任,严把施工质量关,为连队顺利完成国防施工任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于我的出色表现,197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我所在的101团9连先是负责816工程厂房的修建任务。1970年9月奉命进入坑道施工作业,与兄弟连队一起共同承担816主体101房间的核心开挖及支洞的掘进任务。1971年下半年,根据主体房间施工进展情况,101团党委决定将101房间墙壁喷射混凝土、顶部回填被覆等任务交给了我们9连承担。101房间是专为原子反应堆而设计的,房间跨度24米,高度69米,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喷射混凝土是整个101房间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喷射前首先要打眼灌茅杆,编钢筋,然后是搭建高空悬空架。喷射完毕需及时养护墙面一周,保证墙面不出白色。喷射被覆任务不仅危险复杂,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工程质量必须精益求精,质量要求标准特高。这么艰巨的任务,对我们9连指战员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连里多次召开动员会并派出人员外出取经学习。
就在新的任务即将展开之际,连里研究决定由我担任连队的统计员,并协助连里把好施工工程质量关。连队将这么重要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很担心自己的能力完不成任务。单纯做统计工作轻松,无非是每天跟班作业,做好同志们的考勤,及时上报工程进度。而承担检查把好质量关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胆大心细的观察力,还要能吃苦耐劳。其次对质量检查务必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和马虎,将造成工程的返工,影响整体的工程进度。而我对这项责任重于泰山的质量检验工作,没有丝毫的经历,一切从头开始。
为不辜负连队对我的信任,努力完成连里交给我的光荣任务。我制定了几种学习提高的方式:一是充分利用工程股技术员在施工现场检查工程的机会,向他们求教,记录如何检验工程质量的知识;二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向外地取经归来的战友们请教学习,熟悉掌握喷射混凝土的标准、效果;三是利用吃饭的时间,与老兵们边吃边聊,了解喷射后工程达到的要求等等。经过不断的虚心学习请教、我初步掌握了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技术,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人到艰苦的工作中。
在101房间施工的日日夜夜,我与战友们准时进入施工现场,手握铁锤,仔细观察墙面上有无裂缝,敲打墙面听声音,从中辨别混凝土喷射的质量。101房间跨度大,我常常站在摇摇晃晃的悬空架上,从上至下,从左到右,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部位。由于洞体施工环境复杂,危险无处不在,有一次因质量检查超过下班时间,人员陆续撤出施工现场后,兄弟连队点燃了导火索放炮。我发现后赶紧撤离现场,随即爆炸声响起,当时我感到后怕,如果动作迟缓三至五秒,后果不堪设想。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两年多来,我多次遇到悬空架松动差点脚踩空掉下去等险情,由于果断,急中生智,而化险为夷。
在把好工程质量关的同时,我还在涉及工程质量配料、喷射混凝土配料比例搅拌等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了自己应尽的工作。我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全连战友的好评。战友们称赞我是一名副连级统计员,多次受到营连表扬。1973年10月,团党委给我荣记三等功。
回望军营,感慨万千,在统计员这个平凡岗位上,我收获了许多,它磨炼了我战胜一切困难的意志,培养了我求真、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我干一番事业的责任心。
1976年,我脱下军装回归地方,在民政这个新的岗位上,也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家乡的发展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作者:闫万富)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