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忆军营的日子
1969年12月16日,我在鞭炮锣鼓声中,在父老乡亲的拥簇下,胸佩大红花,穿上绿军装,别父母,离故土,一路辗转,来到四川丰都。
新兵训练,第一堂课就是保密教育,对于部队的情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在后勤加工连,半年多过后,我又调到后勤处供应股被服仓库当保管员。我们股担负着全团的给养,负责被服、战士津贴、干部工资等工作。每年夏秋两季换服装期间,工作忙,任务重。在领新交旧期间,来往于涪陵、重庆、天津、北京等地外出执行任务,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对保守部队的机密。
随着新兵入伍老兵退伍,我在担任班长后,带领全班战士抓政治、业务等,坚决执行股里交给的各项工作,园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后勤保障任务。在当时国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既是国防施工部队,又是战斗部队,特别是9.13事件后,已经做好随时上战场的准备,只等一声令下。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政治挂帅,施工任务重,机关干部战士下坑道是常有的事。
几年中,虽然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半年入团,一年后入党,第一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得到后勤处的嘉奖。当然这离不开党和部队首长的培养教育,能为国家的两弹一星核试验做点贡献,我感到自豪。
光阴似箭,当年的战友已远隔万水千山。岁月无情,当年的黑发青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年。衷心祝愿当年为国家两弹一星核试验做出贡献的战友,为816核工程献出青春热血的兄弟们幸福安康。(作者:刘海泉)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