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惧救战友



    我是中阳县张子山公社赵家山村人,1970年人伍,服役于54师 101 团3营11连4排15班,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76年3月15 日退伍。

    入伍后,分配到工程兵建筑第54师101团3营11连4排15班,在涪陵白涛镇101团担负816核工程洞体导洞掘进工程。当时洞体口小、脖长、肚子大,洞高、跨大,底不平,有水平坑道、斜坑道、竖井,管沟支洞纵横交错,工程量大而集中。坑道作业既苦又累有危险,我是一名风钻手,施工时必须头戴安全帽,面戴防尘口罩,身穿工作服外加防水衣,脚穿高筒水靴,掘进任务十分艰苦!风钻机一开,噪音让你什么也听不见,剧烈的震动使身体素质好的风钻手一个班次(8-10小时)下来都像散了架似的。粉尘、泥浆、油气、噪音,还有洞内随时都可能掉下来致人死亡的险石,以及少则几十立方,多则成干上万立方土石的塌方冒顶,环境非常恶劣。加上金子山山体主要是由石灰岩构造的喀斯特地形,暗河溶洞随时都可能出现。

    1973年,在一次紧张的坑道施工中,正当战士们苦干加巧干埋头扒渣,汗流浃背、热火朝天的时刻,忽然听到顶部有碎石下落的声音,危险即将来临,我大喊一声:“同志们快闪开,危险!”大部分战士都迅速撤离,可有一个新战友站在原地发愣,不知所措。当时战士们都很着急,在这干钧一发之际,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新战友推在一侧,自己的半个身子却被碎石掩埋,动弹不得。看到新战友脱离危险安然无恙,我才会心地笑了。战士们七手八脚将我救出。幸好没有出现大的事故,要是不及时撤离,将会发生不可想象的事故。这次救援,得到了首长的赞扬,同志们的好评,我个人荣立三等功。

    在部队几年的生活中,曾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忠实地履行了革命战士神圣职责,为自己的青春履历写下了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页! (作者:薛完生)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