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我是风钻手



    1969年发生在珍宝岛苏联人侵中国的事件,轰动了整个世界,苏修在我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中国也不示弱,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毛主席号召全民皆兵抵抗侵略,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走到了部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人参军,全家光菜,从村到公社,从公社到县武装部,一层层敲锣打鼓带红花欢送我们,在我一生中有两次觉得最荣幸,一是1966年11月10日,我荣幸的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毛主席,当时我热泪盈眶,只顾得高喊“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其他什么都忘了;二是我参军戴红花,各级领导和群众敲锣打鼓欢送我人伍的时候,也是我最荣幸的时候。

    1969年冬天,我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在四川的丰都县集训了两个多月后,野营拉练翻山越岭来到老连队——涪陵地区金子山下的白涛镇,我被分配到101团11连6班。

    接兵的同志说,我们离队是特种兵,条件比一般部以多了五杀,也就是普通兵达五个条件,我们必须达到十个条件。当时我也不知道特种兵是干啥的,只要求我们绝对的贫下中农,成份必须要好,身体健康体魄强壮,还要能吃苦耐劳等。当我到了老兵连的第二天,连长彭庆申带我们到施工现场参观,说我们的部队是两弹一星基础工程建设部队,就是打核工洞,制造原子弹的洞,但这是保密工作,绝对不能向外透漏,要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谁要是泄密了,谁就要受到处分的。所以,我们干的是伟大的工程,既艰巨又光菜,连长还给我们讲我军的光菜历史,讲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出色地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搞的是三线建设,一定要同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把核武器早日造出来,也就是要把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在战争到来之前。

    连长间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我们全体新人伍的同志齐声回答:“有。”当时我还在会上表了态,一定不辜负首长的希望,保证完成任务。

    我们六班是二排的风钻班,打洞就靠我们风钻班的快速掘进作业面完成任务的。全连四个排,每个排有一个风钻班,一个装渣班,一个运输班,一个勤杂班,风钻班每天上班必须完成一米的掘进任务,全排的掘进任务就是靠风钻班完成的,新兵被分配到风钻班,一是要个子高对打好风钻的有利条件,二是体质强健,94斤重的风钻,必须自己上下班扛到作业面。来回好几百米,安徽老兵周维勤同志带我打风钻,没几天,我就熟练地掌握了要领,开始我们俩人抱一合风钻。没几天,我就自己扛进扛出负责一台风钻。

    风钻班的要求是,上班带上安全帽,雨衣雨鞋防尘障,为了赶进度,必须提前进入作业面,布孔打眼全凭经验,中间的眼必须斜溶打,边眼必须直打,才使爆破后效果好。我通过实践,快速地学握了布眼打孔的技术要领,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在完成每班的作业过程中,每班我都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因为我的个子高达1.76m,作业面的高处打眼,班长许丙先都安排我和周维勤同志完成,我也是积极面对工作任务,不怕苦不怕累,担子拣重的挑,每完成一个作业面的布孔打眼,装药放炮都有几个程序。眼孔安排不好,多打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爆破效果又不好,所以布眼很关键。根据布眼打孔,风钻上接好气管,水管支好风钻足架,开始打眼时,一人手捉钻杆,一人开机打眼,风钻一定要平衡,右手食指掌握风钻的平衡度,高了不行低了不行,因为高低都使眼孔不平,有时造成断杆的危险。断杆并不可怕,怕的是造成人身事故,断杆是突发性的,掌握不好角度就断杆,断杆后几十公斤的钻机一下掉地下,右手握着钻机也随着倒下去,这时钻杆会把人体砸伤,这种事故经常发生。所以打风钻是一个技术活,这是风钻手必须要掌握的要领和技术,也是班长开会时常常强调的注意事项。

    打风钻是全排最硬的一个技术活,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吃苦,没有吃苦的精神是干不了这个活的。因为打眼要喷水,打于眼是禁止的,无非是抽水机坏了,需用喷水时没有。力了起选度,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打干眼时,不过,打干眼,石粉冒出来整个作业面像大雾笼單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样呼吸更加困难,一个作业面的打眼完成了,爆破后下班出了洞口。风钻手浑身都是白沫,成了一个白人。有水打眼时,下班时里外衣服都湿透了,因为打风钻右手食指时刻搬着气管,水枪有时接不好,常出现漏水现象,有时专人喷水,整个作业面都是水花四溅,像下中雨一样。特别在大战红五月时,为了超额完成任务,朱祥德排长要我们讨论,我就提议:第一,加班加点干,每天比别人多干半小时;

    第二,在上下接班期间,隔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这样,保证超额完成。朱排长觉得我的提议合理,就动员全排努力执行。大战红五月结束后,我们二排超额完成任务,受到菅首长的表扬。

    我们打核工洞,难度最大的还是:洞项向上扩洞的时候,团首长动员我们打洞的顶部,每次爆破以后,石渣仅出一半,留一半石渣做支架,把洞扩的很大。上下三个洞都要打通,把渣最后全部运出去,在这个洞里建一座28层高的楼,安装核反应堆,重水和各种造原子弹的零部件。记得我们连首长领命以后,动员全连就扩洞任务进行讨论,让每个战士都出谋划策,我根据以往打洞的经验,也提出了我的想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大战红五月的工作经验用在扩洞中,并用一些木板做支架,既省工,又省料。这样,我们就能出色的完成扩洞任务。

    在扩洞的过程中,真是实践出真知,刚开始向顶部布眼时,打一个眼很是费力,水从头部直流下来,水流在了脖子里,里面的内衣全部是被水浸透,从头到脚板上,一班下来,汗水加喷水,深身没有一点是干的。有时干脆不穿雨衣,穿上工作衣干活。但每次下班衣服要更换一次。由于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作业,患吸肺病的几率是很高的,更容易患风湿性关节炎。但是,我们风钻班的全体同志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更换工作,这都是毛泽东思想教育的结果,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特别是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口号就是“苦不苦,想想二万五,累不累,先烈为了谁”,说的就是再苦再累也没有红军长征时的艰难困苦,与敌人用生命奋斗的经历。想起那些先烈,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记得一次打顶的时候,下面支架滑动了一下,我同木板支架、风钻一起倒下来,我的手、絡膊、腿部都被石渣砸伤。但我仍坚持继续搭支架,二次上去把眼打完,下班后回到住地,找卫生员包扎了一下,继续参加各项活动。我们的口号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正是由于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种激励着我们的意志,所以我们每次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出色的完成。在扩洞的任务顺利的完成以后,因觉交给我们连发了锦旗。我个人也受到营嘉奖。总评时被评为五好战士,喜报还送到我的家。(作者:任吉明)


    来源:《816地下核工程中的吕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