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干部南下】高佩山



    高佩山,又名花鸡,男,汉族,生于 1932 年,兴县蔡家会村人。其父为人正直,勤劳俭朴,靠种地养畜为生,供养子女上学。高佩山读小学时练习书法,所写楷体常被课堂展览。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他毅然弃学,参加由晋绥贸易总局领导的兴业公司,在临县碛口公司任营业员,后调至晋南贸易公司任售货员、保管员、会计员。1949 年秋,随南下工作团到四川德阳百货公司任财会股长,1953 年升任经理。任职期间,他协助地方党政机关宣传政策、发动生产,积极收购推销土特产品,为恢复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1955 年 5 月,他调任绵阳地区食品公司经理,落实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方针,着力解决卖猪、卖鸭、卖蛋难问题,在剑阁县建立腌腊品第一加工厂,拓宽畜产品销路,既增加群众收入,又保护了农民饲养家畜的积极性。

    1960 年 5 月,经单位推荐,他报考中央商业干部学院深造,系统学习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部分章节及党的经济政策。结业后分配至绵阳冷冻厂任厂长、党委副书记。

    1965 年 3 月,他调任地区平武伐木厂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在恶劣环境中,他徒步千里调研 20 多个作业点,提拔技术骨干,制定采伐运输方案,修建 80 公里运材公路、两万多米索道及 5 公里缆车,超额完成木材上调任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因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2 年 1 月,他任绵阳专区商业局副局长,分管农副产品财务管理;1975 年任绵阳地区外贸局副局长,主持工作期间,建立 11 个县外贸公司及 7 个工作组,制定 1975 至 1984 年十年外贸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十大商品基地,1984 年全市外贸出口调供值达 1.2 亿元,较 1974 年增长 3.8 倍。他还狠抓技术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外贸人才。

    1985 年 8 月,他退居二线,担任绵阳市经贸委顾问、政协绵阳市第一届常委、台胞接待办公室副主任、工商联顾问等职,1988 年离休,享受司局级待遇。


    来源:《吕梁干部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