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咸宜


刘咸宜作品《听泉》


    刘咸宜(1890-1968),出身于油漆绘画、雕塑世家,先住孝义市西关街,后迁西门街。

    由于自幼耳濡目染,刘咸宜从懂事起就对绘画、雕塑特别爱好,稍长即随父从事绘画、雕塑。他白天随父干活,晚上练习国画,五年之中,夜以继日,从不间断。有一年从秋末到除夕,百日衣不解带,苦练画功,再加父辈点拨,24 岁时已闻名乡里。

    刘咸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集民间美术精华于一身,技艺传神,绘画跃然纸上,雕塑细腻逼真,独树一帜。乡民常用“刘咸宜做的”比拟俊俏风流人物。他的画层层积色,绚丽多姿,栩栩如生。所画《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三国时的关羽等,各具英姿,惟妙惟肖。曾墨染孝义市城关的老爷庙、东岳庙、三义庙、城隍庙、土地庙、吕祖庙、魏王庙及梁家庄、贾家庄、高阳等村的庙寺,作品各具特色。他的代表作则有本县“中阳楼”彩绘和介休绵山、汾阳武宅、太原晋祠以及大同、包头等地古迹名胜的彩绘壁画。

    刘咸宜的雕塑,技艺超凡,形象逼真。民国 20年(1931),整修城隍庙时,他在戏楼两侧的钟鼓楼上各塑鸽子四只。悠然自得,神态各异,颇具一拂即飞之势。民国 27年(1938)日本侵略军见鸽垂涎,举枪射击,只射落泥巴一块,方知是泥塑“真鸽”。

    日军枪击“鸽子”的事,引起了日酋之重视,指使地方绅士出面恳请刘咸宜为其塑菩萨、弥勒佛像,并作山水花鸟画卷,遭刘咸宜拒绝。又送糖果、罐头、大米、香烟和钞票,妄图收买,刘咸宜不为所动。日军对其拳脚相加,刘咸宜被迫携全家老小走避新庄,直到日军撤离孝义才归故里。

    刘咸宜虽绘画、雕塑技艺高超,但生逢乱世,生活艰辛,新中国成立后,已届花甲之年的他精神振奋,充满活力,积极组织成立“孝义油漆合作社”。1955年参予整修“中阳楼”。1956年荣获山西省文化局奖励。1968 年谢世,享年 78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