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俭



    刘荣俭(1938-1987),离石区吴城镇于家沟村人。197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支部书记。曾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林业劳动模范”“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

    刘荣俭家境贫困,仅上过三年小学,从小随继父务农,兼学木工,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习惯。他秉性刚毅,为人直爽,怀抱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20世纪 60年代末,于家沟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人少地多,广种薄收,粮食亩产仅 20多斤,每个工分值仅为一角四分,年人均口粮140 斤。1970 年,刘荣俭被群众推选为队长。他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主动放弃了干部补贴,在农业生产上采取退耕还林 600 亩、精耕细作 700 亩的措施。第二年,粮食亩产就由原来的 20斤增加到 170斤,总产量达 5.5 万斤,翻了一番多。人均口粮 430 斤,每个工分值四角五分,首次向国家交售包购粮 7000 公斤。

    1973年,他组织专业队修梯田,每人每天培地埂高2米,长 1.5 米。一年下来,新修水平梯田60亩,平均每个劳力每天造地一厘多,创造了当时有名的“一厘地精神”。1974 年,刘荣俭学习西沟经验,制定了“长远致富靠林业,当年发财种山药,零星花钱养禽畜”的经营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刘荣俭继续带领群众劳动致富。到1985年,修起高标准梯田 340亩、坝地60亩,造林3700亩,种草40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 10665 公斤,人均 1975 公斤,农林牧副总收人84600 元,人均1161元。村里有4户人家购买了小四轮,15户人家新修了窑洞,户户通了电,家家有电视。集体修了 10公里的盘山公路和电视差转台。于家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1987年,刘荣俭因患急病与世长辞。


    来源:吕梁名人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