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骏程



    赵骏程(1896-1976),原名滋楠,祖居汾阳乔家庄,迁居城内西府街。父恩沛,字雨亭,清末孝廉方正。历任荣河、祁南儒学教谕。骏程幼随父学,考取山西第一批留美预备生,赴京和清华堂。后因洪宪帝制,交通阻塞,考入山西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除一段时间在地方财政局任职外,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城乡受其业者甚多。抗战前,先后在本县东关小学、董家庄小学、三皇庙模范小、县立高中、崇德女校等学校任教。期间,曾任县图书馆馆长,对征集地方文史资料、购置图书、校刊《朱沧起诗文集》出力不少。还曾筹划补版戴震修《汾州府志》、《孔文谷集》,因抗战兵乱未果。汾阳沦陷,他因与留汾国民党人来往,被日军宪兵队拘捕押送太原判刑入狱。抗战胜利后,出任河汾中学教员兼教务主任。1949 年后,转入合并新建的汾阳中学任教。

    在师范学校任校长期间,骏程积极推广普通话,要求师生在课堂上尽量说普通话,还举办商业高小班,增授簿记、珠算等课,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为当时省内所仅有。

    自20年代起,骏程即注意收集汾阳方言资料,因提倡普通话,遂探索方言语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规律。1949 年后,进而钻研语言学,发挥外语专长整理资料、分析综合、走访专家,数易其稿,于1964年著成《汾阳话与普通话全书》,计 40 万言。

    抗战前,骏程曾绘有本县城关街道图套色石印出版。1949 年后曾撰写回忆文章在省文史馆刊物上发表,并有遗稿数种。骏程对家藏清嘉庆年间《药绘图》抄本加以考证、校注、册改,写成供普及中药知识用的书稿《药绘图》(剧本)校订稿,从而也澄清了《药绘图》为蒲松龄之作误传。原来,此书为山西中医郭象升所撰。《关于汾阳一些街村名称》书稿,是对其地方传说的记载和研究。《汾阳礼俗记》是应县文史馆之约写的未完稿。《姓氏集》乃就几种词典所收 1300 多家姓氏分析研究之作,该书记述了特殊姓氏若干。如本县杏花村骆姓,大、小相村相里复姓,仁岩村独孤复姓,西阳城可姓,西南乡陷姓,孝义县梧桐村柔姓等。

    赵骏程热爱祖国,关心地方文教事业。文庙小碑林遭到破坏,他为之痛心疾首。离职后,他仍从事写作,以期裨益于社会。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仍于1972 年凭仅有的几本工具书,写出4万余言的《姓氏集》,时年 76 岁。


    来源:吕梁名人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