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
马烽(1922—2004),当代著名作家,孝义市新义街道居义村人,中共党员。马烽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民国27年(1938),也就是在他16岁时,即参加了抗日部队。民国29年(1940)赴延安人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后编入部队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学习。其间,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民国31年(1942)秋,他的处女作《第一次侦察》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从此,他立志要走文学创作之路。是年冬,部队实行“精兵简政”,又逢剧社社长欧阳山尊传达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他去了兵工厂搞宣传工作。民国33年(1944)初,马烽回到晋绥边区文联,他创作的《张初元的故事》获边区抗日七周年征文乙等奖。是年冬,晋绥边区召开了“群英会”,他与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长篇章回小说问世,曾先后被翻译成日、俄、德、蒙、匈、朝鲜、越南等国文字,蜚声海外。2005年该书又被改编为电视剧,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向全国播放。
1949 年他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1年在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并兼任副秘书长。1954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组,任青年部副部长。1956年调回山西省,任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以及中共汾阳县委书记处书记。197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集《村仇》、《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太阳刚刚出山》、《马烽新作选》;长篇小说《刘胡兰传》;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他和孙谦合写的电影文学剧本《泪痕》、《咱们的退伍兵》、《黄土坡的婆姨们》获奖。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葫芦沟今昔》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马烽的思想修养、文学修养极高,是解放区的优秀作家,和赵树理、西戎等作家成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茅盾在评论马烽的创作时赞誉他有行云流水之势,无描头画角之态。
在工作上,他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对同事关心,富有同情心与责任感,素有“马善人”之雅称。他对子女要求严格,经常教导子女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来源:吕梁名人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