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和他的“西药部”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文水平川的一支抗日武装,常使日伪胆战心惊。这支抗日武装就是王智领导的“西药部”游击队。
王智,原名王景行,山西河津县上井村人(今属万荣县),1916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贫寒,只在私塾读过几年书。1934年辍学经商,到解州集义丰杂货店学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报效国家,弃商从戎,参加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1938年3月工卫队从中阳、汾阳山区开赴文水、交城边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奉命到文水组建地方抗日游击队。
王智是外地人,在文水人生地不熟。为打开工作局面,他去汾阳同唐兴庄的蒋三游击队取得联系,得到蒋三的大力支持。蒋三派7名队员到文水协助王智开展工作。他们于4月初来到文水,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游击队,时间不长就组织起一支三四十人的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在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编为文水县游击大队第三大队,王智任大队长。
1939年1月,王智化装成老百姓去麻家堡一带侦察敌情,被日军抓了壮丁,押送到离石县补入皇协军当兵。同年4月,王智所在的皇协军外出执行任务时,他在汾阳田屯一带发动士兵哗变,打死伪排长,率兵16名、携枪18支,投入驻扎在孝义一带的阎军71师,当了民运股员。后因不满阎锡山亲日反共和阎军腐败无能,王智于1940年2月重返革命阵营,在决死二纵队五团担任了粮秣员。
文水是晋中平川粮棉主要产地,是晋绥八分区的粮仓。文水人民不仅担负着本县对敌斗争的巨大战争消耗,而且还肩负着供给八专署和支援晋西北行署的任务。担任粮秣员的王智于1940年2月再次回到文水,为部队开展粮食、物资的征集工作。当时,文水人民在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抗日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除县城和公路沿线的开栅、孝义、西社、东庄有日寇驻军外,全县的广大地区都是抗日根据地。因此,王智筹集粮款、物资的工作没有遇到大的困难。
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集结重兵发动冬季“大扫荡”。敌人对文水根据地实行了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相结合的疯狂进攻,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到1941年2月,全县平川地区相继沦为敌占区,边山地区也被敌人“蚕食”。县委、县政府遵照中共北方局《关于敌占区及接敌区工作的指示》,在敌占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的方针,把大批县、区干部撤往山区。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智筹集军需的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
一天,王智带领3名队员于天黑时分来到汾河东岸的丰固村(原属文水),找到村长把3名队员安排在村公所食宿。王智有事只身外出。当晚12时左右,王智返回村公所,发现3名队员不见了。经问讯村公所公职人员方知由于村长告密,3名队员都被祁县日军抓走杀害了。为了给被害队员报仇,王智问明村长的住处,于天明前翻墙入院,用手指醮唾沫捅破窗纸,看见炕上只有一人睡着,地下却有两双鞋,分明是村长在室内藏起来。于是王智用匕首拨开门栓,进入室内逼问村长女人,女人吱吱唔唔惊慌不定。正说着,突然从屋顶的柁上掉下一个赤身裸体的人,王智一跃而上,一把将这人摁倒在地,一看这人正是要找的伪村长。王智气愤填膺、报仇心切,对准伪村长连捅40多刀,又将人头割下,用白布包好,手提包袱来到村公所,命令村公所的人将包袱中的人头“沿村速转”。此举,震慑了各村敌伪村长,使许多村的村长不敢再死心踏地为敌效忠,又偷偷同我方取得联系,积极为我提供所需物资和情报。
为适应严酷的斗争形势和恶劣的斗争环境,王智组织了一支20人左右的、精明强干的武装工作队。他别出心裁地将这支武工队取名为“西药部”。从队长到队员都隐蔽了真实姓名,分别以西药名或数码相称。王智叫“清血针”,队员:石永镇的李兴让叫“606”,杭城村的孟喜亭叫“锰铅灰”,武陵村的张永科叫“147”,开栅镇的马茂林叫“黄碘”,还有的叫“万金油”“无极丹”“拜耳”“258”“9l4”等等。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文水人,都具有胆大、心细、强悍、不惧怕死的特点。因此,人员虽少,但战斗力极强。这支游击队组成后,活跃在广大的文水平川,先后为完成筹集军需的繁重任务,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战斗100多次。每次都是被多于武工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敌人包围,但是,足智多谋的王智总能神出鬼没地率队突出重围,化险为夷。
1942年秋,王智与六七名队员去南武涝村征粮。驻文水日军闻讯后,立即倾巢出动,并向驻汾阳旅团求援了80多名精兵,近300名敌人把王智等包围在一个小院中。面对强敌,王智沉着镇定,指挥队员一连甩出几十颗手榴弹,炸得敌人东躲西藏,他趁机率领队员从慌乱的敌群冲出,借着硝烟杀出小院。敌人遭受重创,而他和队员全部脱险。
1943年冬,驻下曲、信贤据点的日伪军200多人,将王智和几名队员包围在北齐村一户农民家中。敌人已经进了院,王智从容不迫地包裹好文件和帐簿,让队员做好冲出去的准备。他用木棍挑起一件破棉祅,向门外一扔,夜幕中的敌人以为王智冲出屋门,便一涌而上,扑向棉袄落地的方向。王智等人朝敌群连投几颗手榴弹,扑上来的敌人被炸倒一片,后面的敌人急忙趴在地上。王智与队员电闪一般冲出屋门,飞出大院。待敌人起身追击时,王智等人已无踪影。
王智和“西药部”游击队神出鬼没的行动,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铲除敌伪毫不手软的举动,使日伪经常惊恐不宁。日军司令部悬出重赏捉拿王智,说捉住王智后,王智多少重,就赏金票多少重。汉奸、特务更是惧怕王智,当时在汉奸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谁要坏了心,出门碰上王智的兵。”
王智性格倔强,不吸烟,不喝酒,不嫖赌,能吃苦。1941到1943年是文水抗日斗争最艰难的时期,但王智和他的“西药部”游击队,却一直坚持在敌占区。他们夏粮征完接秋征,征集了单衣接冬衣,就这样周而复始搞了三四年。那时,因为征收实物不便,都得以实物折款。公粮变款、衣物变款遍及全县各村,甚至派进敌人的一些据点。征集到的变款,还得通过各种关系买到军用物资,再经过敌人的封锁线,运往山区根据地。这样做尽管危险大困难多,但王智和这支游击队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各种困难,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当时五团团长刘兆先感慨地说:五团的供给,王智担负了十分之八。因此,王智多次受到团首长的表扬,每次王智送物资上山时,团首长总要热情地与他同桌共餐。几年间,经王智手过往的各种变款及物资总值不下银元几十万,而王智却始终为公不徇私,个人不贪财,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1944年8月,王智被任命为文水四区区长时,晋绥第八行政公署专员康世恩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要他不论采取什么手段,把开栅敌据点日伪警备队中队长“三不愣”(愣头愣脑之意),榜示布告,就地正法。
三不愣名叫弓海咏,是开栅镇的地痞恶棍。日军侵占开栅后,他认贼作父,投靠日寇,为虎作伥,祸害一方。不仅敲诈勒索众乡亲,而且经常捕杀我抗日军民,被杀害者不下百十人。实属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王智接任后,带领区武工队几次捕捉三不愣,因其狡猾善变,几乎天天变更睡觉的地方,甚至一夜间更换几处,有时连夜跑往太原姘妇居处,行动极为诡秘,因而未能抓获。
1945年5月,王智通过内线人员成忠和“西药部”队员“147”的周密侦察,利用三不愣与勤务兵之间以大压小的矛盾,利用他大老婆与姘妇之间争风吃醋的纠纷,又将其通风报信的胞弟四不愣秘密扣押,使躲藏在太原的三不愣信息不灵。接着以四不愣的口吻写去一封急信,称其母病重,要他速回面见。信发出后的一天黄昏时分,三不愣秘密回村探母。诡计多端的三不愣见其母无恙,又听说四不愣被押,自知情况不妙,便迅速离家,转移到本村弓记磨坊藏身。拂晓前,我武工队从磨坊里将这个十恶不赦的大汉奸弓海咏抓获,押往开栅镇西南太汾公路拐弯处枪决。群众闻讯,人人赞扬武工队为民除了祸害,开栅民众更是拍手称快。
同年8月,晋绥第八行政专员公署召开士绅会议时,第八军分区司令部授予王智战斗英雄称号。
来源:吕梁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