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干部南下】吕崇德



    吕崇德,男,汉族,生于1917年,兴县城关人,8岁起开始当店员,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5年参加了八路军,经过党的培养教育,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2月随部队南下入川,担任四川省交通厅运输公司材料库主任、交通训练中队长。1950年11月,调川西伐木公司杂谷脑洪雅办事处任主任。他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以身作则,带头完成任务,获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1953年,调到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重庆木材公司担任财务科长。带头克服困难,多快好省地抓基建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了基建任务,受到四川省林业地区热情赞扬。

    1955年7月,调到城都胶合厂担任厂长。他和工人一起搞革新,利用边角废料,制作家具,乒乓球拍,在全国胶合板厂竞赛活动中,该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先进单位。吕崇德代表全厂出席了省、市召开的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6年代表全厂出席了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57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共领导同志到城都视察工作,又一次被邀接见。

    1958年胶合板厂与城都制材厂合并为城都木材综合加工厂,吕崇德担任代理厂长。在此工作了20多年。原来共有原木、制材、板材、加工、胶合板等5个车间,后来发展成年消耗原木20多万立方米的综合木材加工厂。1959年办起了以废料为原料刨花板车间,每年利用废料加工17000立方米,可节约2万立方米。1960年建起年产2000吨纤维板车间,并建成生产多种型号的化学胶合剂车间,为国家利用废料,节约资金,做出十分可喜的成绩。1964年在四川省林业厅领导下,利用废料建起了人造木浆柏车间,1965年11月份正式投产。一年可处理废材4万立方米,代替棉花抽丝织布和生产牛皮纸,包装纸,基本上做到木材综合利用。由于工厂扩大,对化工原料消耗日益增多,为了解决副产品来源,又筹建了烧碱车间,派人到天津等地学习,生产烧碱及液氯等工艺操作技术,促进工厂有了较大的发展。从1955年开始到1966年给国家上缴利税2400多万元,成为四川省较大的木材综合加工厂。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罢官夺权,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帽子,下放到基层劳动改造。随后,又关进牛棚,白天批斗,晚上写检查。1970年给吕崇德平反昭雪,恢复工作、名誉,但由于派性干扰,生产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才使生产不断走上正常轨道。1979年,调到四川省林业厅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顾问。1982年批准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1985年参加了四川老年大学学习。1986年担任材料院离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1989年被四川省林科院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来源:《吕梁干部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