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的“三多堂”和晋商大户


 

       山西太谷的晋商大院“三多堂”远近闻名。无独有偶,山西文水刘胡兰镇王家堡村也有一个“三多堂”,也是一家晋商大户。

       王家堡村“三多堂”,始建于明末清初,至第五代传人王弼手中最为鼎盛。据王家第二、三代传人——83岁的老人王良讲述,当时的“三多堂”人丁兴旺,富甲一方,拥有四座四合大院,光肥沃良田就有180余亩,还在内蒙古包头开设名为“兴隆长”的杂货店。“兴隆长”杂货店正是“三多堂”万贯家财的来源之处。

       兴隆长由王弼手创。王弼聪颖能干,早年为谋生计,远走内蒙古张家口、包头等地经商,后定居包头,开了一家杂货店,取名“兴隆长”,经营茶酒、绸布、米面等。王弼买卖公平,待人诚信;杂货店货物齐全,价廉物美。因此生意越做越红火,规模也越来越大。

       兴隆长财源广进,每攒够一定数量的金银便要运回老家入库封存。包头离王家堡千里迢迢,当时交通运输又相当落后,且盗匪猖獗,故运送银钱风险极大。为了免遭打劫,安全将金银运回老家,王弼想了一个好办法,这才引出了一段“宝马运金”的传奇故事。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产马的地方,王弼就在马身上打主意,他花重金买了两匹好马,一匹通体乌黑,取名“乌骓”;一匹满身雪白,取名“白龙”。两匹马不仅外形神骏,而且很有灵性,稍加训练,便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王弼每次运送钱财,便是将金银珠宝藏在特制的马鞍之中,自己打扮成脚夫的模样,赶着两匹马秘密出发,晓行夜宿,千里跋涉。如此这般,三、四年间未曾出过差错。乌骓、白龙可说是为王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弼运送金银虽然极其隐秘,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还是引起了歹人的注意。有一次,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王弼从包头一起身,就被歹人盯上了梢。王弼赶着两匹马在前面走,歹人在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就这样一直跟到朔州。一路上歹人左观察右观察也没发现金银藏在哪里,反倒一不留神露出了马脚,让王弼察觉了他的企图。歹人图穷匕见,面露狰狞,拿武器逼住王弼,厉声喝问:“金银到底藏在哪里?不说要你小命!”王弼万般无奈,只好说出马鞍里的秘密。歹人一听过去抢马。眼看着自已的血汗钱要被掠走,王弼情急之下,灵机一动,猛然打了一声口哨。两匹马一听主人发令,长嘶一声,挣脱缰绳,撒腿就跑,霎时就跑了个无影无踪。歹人非但没有捡到便宜,反倒被拖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王弼乘机逃离险地。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王弼赶回五家堡,快到院门口时,夜色朦胧中看见门口仿佛立着两匹马,近前一看,果然是自己的白龙、乌骓。本来他认为这次连财带马都一去无踪了,想不到老马识途,两匹马自己找回了老家。白龙、乌骓见了他也连声欢叫,好像老朋友久别重逢似的。进了家一检查,马鞍里的金银分文不少,王弼全家高兴万分,齐声称赞这两匹马是神奇宝马。

       从那时起,王家将白龙、乌骓绘成图,张挂供奉至今。“宝马运金”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王良讲述 郝宏勇整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      源:《晋商史料全览·吕梁卷》
本期编辑:崔国欣
本期责编:高 伟